首页 / 通知公告 / 校庆动态 / 办学风采 / 影像外艺 / 校友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激扬·逐梦>>媒体聚焦>>正文
 
 
春色满园育桃李 九月硕果在枝头——广东省1700多名优秀教师受表彰
2018-11-19 16:29  

来源:羊城晚报 2018年09月07日 版次:A15 作者:孙唯梁喻豈焕

IMG_256

IMG_257

IMG_258

IMG_259

IMG_260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孙唯梁喻实习生豈焕

前苏联无产阶级革命家加里宁有句名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在今年教师节前夕,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总工会印发《关于表彰南粤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决定》,授予广州市第十六中学王勇等1179名同志“南粤优秀教师”称号,授予广州市越秀区小北路小学韩萍等130名同志“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广东省教育厅印发《关于授予谭遇芳等448名同志特级教师称号的决定》,授予谭遇芳等448名同志特级教师称号。

这已经不是广东第一次大规模高规格表彰优秀教师。广东涌现出的一批又一批优秀教师,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请随羊城晚报记者一起感受他们的风采!

广东财经大学罗贤甲:

学生进步是自己最大的成就

从团委书记到党委宣传部部长,罗贤甲始终与学生培养工作紧密相连,从人才培养体系政策制定,到“大宣传、大思政”工作格局构建,他凭实干说话。

三大课堂整合育人,实干书记与学生同奋斗

从教24年,为学校建立起长效的人才培养体系,是罗贤甲觉得自己最有成就感的工作之一。“学生的进步是自己最大的成就。”为了全方面培养学生,促进学生成长进步,罗贤甲在团委工作期间,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三大课堂整合理念,将课外活动模块化,建立起对应的评分和考核系统。由他牵头制定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应用型人才能力训练与开发方案”“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办法”等文件,使三大课堂整合从隐性的理念变为显性可操作的政策措施。

在担任团委书记期间,罗贤甲负责组织学生在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工作,许多时候,他不仅是一位老师和组织者,也是学生团队里面的成员和参与者。和学生一起奋斗的经历,让他最为难忘。

罗贤甲曾在凌晨两三点,抱着才满三岁的小孩在会议室指导学生PPT演示和现场答辩;曾经为了核心问题与学生团队讨论,三天两夜没有睡觉;也曾亲自带领学生团队与企业艰辛洽谈。勤奋努力换来了累累收获,在罗贤甲任团委书记的五年中,学生组织、团队和个人先后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500余项,包括第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首届广东大学生“U势界”创业大赛唯一的特等奖及300万元扶持资金等。

俯身放手求人才,联手做好“大思政”

作为学校宣传部部长,罗贤甲坚持“大宣传、大思政”理念,体系化构建校媒矩阵。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官微连续三年跻身全国高校新媒体百强;官网获评全省高校门户网站十佳;新版新闻网日均阅读量5000+;创办的广财红色大讲堂获评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二等奖。

校媒建设离不开学生团队,罗贤甲常和老师们说,“要心里装着学生,放手给他们干”。在把控好导向的情况下,罗贤甲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校园官方微信平台从选题策划到内容撰写,都完全放手给学生。

此外,罗贤甲对于学生人才求贤若渴,他带领老师在校内各类平台中寻找人才加入到学生工作队伍中来。发现苗子后,通过找老师了解、找本人面谈等方式,挑选合适的人到合适的位置上,还曾“三顾茅庐”请学生担任学生干部。作为慧眼伯乐,罗贤甲先后培养出全国三好学生、广东财经大学首位全国优秀团员以及第一和第二位省学联执行主席等个人先进典型。

“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是罗贤甲对宣传部部长岗位的解读。他认为,宣传思想工作在整个学校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他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工作和干部的要求,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同时努力建设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希望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促成“大宣传、大思政”格局的形成。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尹春洁:

从无到有的专业奠基人

在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的校园中,有这样一位教师,她出身于教师世家,自幼便耳濡目染,将教育视作人生重要的事业,并在26年的执教生涯中坚持自己的教学理念,探寻优秀的教学方法,在培养青年人才和建设教师团队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她就是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师尹春洁。

教书:高效课堂培养团队意识

为了让课堂充满活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尹春洁根据高职教育的宗旨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创新课堂的教学形式,把上课、听课变成一种享受。

尹春洁介绍,早在十年前,她就在课堂上展开小组教学。“当代学生们很需要团队意识,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工作,都离不开伴,孩子们都有个性,但也要学会共同达成目标。”

王武曾是艺术设计学院2006级学生,后留校任教。据王武介绍,尹老师的课堂很活跃,她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多提想法和点子,以组建团队的形式来完成项目和作业。“但即便是分组,她也会耐心、细致地一个个指导、点评,不会流于形式。”

在这种团队学习中,学生能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学习。有了摩擦,大家坦诚相对,分析解决;有了问题,大家一起出谋划策,共同担当;取得成绩,大家一起分享,总结经验。这种团队学习的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核心技能。“有了真才实学,就业不会烦恼。”

育人:细致入微关心学生成长

对于学生,尹春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学生的事,对她来说就是最大的事。

艺术专业的就业率很高,当前社会对艺术设计的关注和需求越来越多,收获了知识的学生们毕业后很快能找到公司或自己创业,但有一些学生会在上学期间急于实习和工作。对此,尹春洁说:“急功近利往往欲速不达,上学的时间很宝贵,是一段专门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如果提前去工作,精力会分散,一心两用的结果,是两个事都没做好。”

作为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尹春洁经常主动联系学生,甚至在假期也会给同学电话询问论文进度和写作困难。艺术设计学院2011级的郑国梁回忆道,当时他在寒假中接到尹老师的电话,惊讶之余心头一阵温暖。

样板:从无到有的专业奠基人

玉器设计与制作专业是艺术设计学院2009年新设的专业,作为该专业的奠基人,尹春洁和她的团队见证了专业从无到有,再到如今迅速发展的艰辛过程。

玉器设计与制作是新兴专业,难以找到可供参考和借鉴办学的经验。一开始,尹春洁也感觉千头万绪,无从下手。校长鼓励她说:“没有样板,那你做的就是样板!”

尹春洁带着学院的教师团队扛起重担,“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从编写专业建设方案到课程设计,从实训室建设到校企合作的推进,每一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就读于2011级玉器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梁斯对此深有感触。她认为,正是有了玉雕专业的实训室,同学们课余时间才能在这里进行实践,练习手艺;四会玉雕学院挂牌成立后,学院更是把课堂搬到工厂,进行实地教学和训练。“自己做梦也没想到,还能得到雕刻大师手把手的指导教学。”梁斯说。

云浮中学陈冰清:

一线教师20年育人育心

自1998年大学毕业后从教以来,陈冰清就一直在云浮中学一线带班、上课。从学生课堂到教师课堂,她培育学生心灵成长,引领教师技能提升。

“文不对题”写评语触动问题少年

“育人的关键是育心。”陈冰清主张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心去影响正在成长的心,把学生拉到自己的阵营里。”她认为学校是个试错的地方,在坚持原则和底线的情况下,要给予学生宽容和试错的机会,在学生亲身体验过后,他们才能更好地成长。

用红笔在作文后面“文不对题”写评语是陈冰清和吴同学交流的一种特殊方式。除了正常地批改作文以外,有时她会写几句富有哲理的话,有时则会写关于亲子关系的小故事,少则三两行,多则比学生的作文还要长。她用一个多学期的时间,换来了问题学生的改变和成长。高考结束之后,吴同学的妈妈亲自到陈冰清的家里感谢她,告诉她,昔日和妈妈“水火不容”的问题少年,现在已经能和妈妈手牵手逛街了。

陈冰清的“育心”让学生心灵健康自由地成长。她尊重差异,有同事跟她反映班上某学生性格内向,需要多加锻炼。她则认为,内向只是一种气质,不同的气质和个性需要有相同的尊重和不同的对待,有的人适合做纵横捭阖的领导者,有的人适合做默默奉献的科研者,“每一颗心都是不一样地跳动,每一朵花都是不一样地绽放。”

特色教学让“清姐”课堂自成一派

“安全”“灵活”是陈冰清给自己课堂定义的两个关键词。在她的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举手和自由问答,没有答案对错的压力,课堂氛围轻松融洽、安全自在。但安全并不意味着不变和循规蹈矩,陈冰清的课堂灵活随性,她对待每个班、每一次课堂的处理方式都不一样,喜欢打乱教材上课,不喜欢学生对着教材、参考书预习,讲求思考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引导他们对现实社会的体悟。

“清姐”是学生和陈冰清亲切的沟通密码。今年“十·一”国庆,陈冰清的第一届学生相识20年聚会,他们也早早地邀请了“清姐”,请她为年近不惑的他们再上一堂语文课。

“希望我教育的孩子们都能身心健康,成长为社会中优秀的个体;有更多爱教育、有智慧的人来从事教育行业,为孩子和国家带来幸福。”谈起对未来的期许,陈冰清如是说。

归湖怀慈中学李卓彬:

山水间走出来的特级教师

潮州市潮安区归湖怀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李卓彬,生于山水,奋斗于山水,再从山水出发,为学生成长走上名师之路。他20年来情怀不移,带领学生在语文的山水间步步前行。

山水教师带学生“游学”山水中

从1998年在潮州市潮安区归湖怀慈中学任教开始,李卓彬20年来扎根山区教育事业,“山水相伴,语文相依”。作为一名在当地生长起来的潮州人,李卓彬深知在农村,一位好老师给学生带来教育的深远影响,“生于斯,长于斯,奋斗于斯,充盈于斯!”是李卓彬对山水许下的诺言。

李卓彬喜欢在山水间追求语文的精彩,他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审视山水的本质,窥探山水的另一层面——文本山水,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学科教育观:山水语文,润物无声。他充分发掘、利用教材中的山水元素,对其进行分析、整合,提炼出教学价值,用来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其《“山水语文”的实践与研究》教研课题获得广东省教研院立项,研究成果获得潮安区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的潮州市教研领导小组立项课题《语文教材山水元素的教学价值的研究》成果在河源、汕头推广。

把文本创设成奇“山”异“水”,在李卓彬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分别是“导游”和“游客”,将语文学习活动变成游“山”玩“水”的自主探究之旅,促进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语文素养。

“布衣教师”从山水出发走上名师路

20年来,几乎每一年都有教师从当地出走,也曾有人劝说李卓彬到更好的平台发展,但他还是选择了留下。“毕竟是自己的家乡,想要留在这里尽绵薄之力。”峰峦隐能不示、含而不露,给了李卓彬教学的顿悟;水的精彩纷呈,又为他教学带来灵感。从山水出发,李卓彬走上了名师的成长之路。

李卓彬直言,一开始自己并没有想过要成为名师,但在一次潮州市教育局组织名师送教下乡的活动中,他感受到名师上课的水平和魅力,也看到了学生仰视名师时流露出的崇敬之情,感受到他们敬而远之的距离感,这让李卓彬惶恐不安,“深忧自身的浅薄不堪承载学生梦想之厚重”。

2015年4月,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遴选第二批名教师培养对象,李卓彬脱颖而出,成为全省八名初中语文名教师培养对象中的一员。此后,李卓彬相继获得各类名师荣誉,2017年被市教育局遴选为潮州市首批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今年8月获评为广东省特级教师。

“想要成为名师,不是为了让自己出名,而是为了让自己达到名师的水平和素质,反馈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获益。”李卓冰将自己之前的课堂形容为家常菜,经过名师培养后,现在的菜不仅合胃口,在营养搭配和色香味等方面上也更讲究,上了一个新的档次。

对于未来的期望,李卓彬表示,自己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念头:把所学奉献出来,安心工作,让学生获得好的教育。

阳江市特殊教育学校高飞:

为残障学生插上尊严的翅膀

有这样一位老师,在她的班上,苏倩瑶同学获得了全国最美中学生、南粤最美少年、阳江好人荣誉称号;陈慧仪同学获得广东省优秀中学生、阳江市“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在她的培养下,学生作文多次发表在《阳江日报》上;林显轮的《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获阳江市征文比赛一等奖……她就是从教以来始终坚持担任班主任,历经小学、初中、高中三个不同阶段的阳江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高飞。2017年在阳江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下,成立了阳江市唯一一个特殊教育类名班主任工作室,辐射和带动了全市特殊教育的班主任工作。

用爱帮残障学生树立生命尊严

残障学生由于身体原因,往往会有自卑等不良情绪。高飞用爱帮助学生撕掉残障标签,让孩子们树立起尊严意识。高飞说:“生活对待这些孩子是有有色眼镜的,我们更应该关注他们,多鼓励多表扬,让孩子们自己认可自己,自尊自爱才能自强自立。”

高飞班上有个学生叫小炯,他刚出生时并无异样。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发现小炯三岁了还不会开口讲话,对一些声响也毫无反应,医生确诊为先天性重度耳聋。当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时,满怀期待地告诉高飞,他们此生最大的心愿,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正常人一样开口说话。

在常人看来,让聋哑人开口说话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高飞立志要运用专业化的教育,让看似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为了使小炯感受到声带的振动,高飞让小炯把手背放在她的喉咙上,口对口,面对面地教,十遍不行就百遍,百遍不行就千遍,每次语训课后高飞的嗓子哑了,喉咙肿了,耳膜也被他的叫声震得又麻、又疼。但只要一想起家长的心愿,她便又有了工作的动力和坚持的信念。

终于,在学校的一次“六·一”文艺汇演中,高飞以小炯的成长经历为原型,带领孩子们排练了情景剧《时间都去哪了》。表演那天,当歌曲高潮旋律响起,小炯开口大声喊出“爸爸、妈妈”,那一刻,现场的每一位观众无不为之动容。如今,小炯不仅走上了工作岗位,还常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让孩子们融入社会树立职业尊严

特殊教育最终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毕业后回到家里,而是真正融入社会,自强自立,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创造价值。高飞让学生们明白,残疾人也是能自力更生的,她在学生入职前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有良好的心态,还请已毕业的学生回校做榜样,告诉孩子们残障人士也一样是社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也能带着尊严在主流社会好好生活。

作为学校第一届职高班的班主任,为了帮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高飞跟着学校领导去过阳东五金厂,走过阳春鞋厂,访过阳西海产品加工厂……一次,在阳西工业园,高飞遇到了中山某公司的经理,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立即召开家长会,把了解的情况告知家长,在征得家长同意后,高飞又亲自送学生到中山。为了让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她毅然把10个月大的女儿交给婆婆,在中山与学生同吃同住了整整三周,她一边用手语翻译技术师傅传授的工作要领,一边自己也跟着学,再手把手地教学生,直到他们学会为止。在学生刚上班的那半年,高飞每个月都要抽出两个周末的时间去中山看他们,就连门口的保安大叔,竟也熟识了。

就这样,高飞在特殊教育的工作岗位上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11年来,高飞用温情走进特殊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关闭窗口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 广东 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粤ICP备05008852

Copyright 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Arts. All Right Reservedp